对交流接触器脉冲调宽式直流操作机构试制过程中
几个问题的理解
一、 为什么选用脉冲调宽式功率控制。
交流接触器的交流电磁操作机构,改为直流操作操作有许多好处,例如节能、噪音低、不容易烧线圈等等。实现直流操作的方式也有很多种,例如双线圈、使用变压器、电阻限流、电容限流等等。但这些方式看起来容易实现,但是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,这在前面已经谈到,主要就是体积大、需要机械转换开关,难以和现有接触器的壳架直接配合。在这种背景下,我制作了脉冲调宽式功率控制板,基本的原理是用一个定时电子转换开关,使电路一开始得电时,控制电压基本全部加到电磁线圈上,这时接触器执行吸合动作,一段时间后(时间的具体长度根据接触器的不同型号而定,一般是几十到几百毫秒),这个电子开关自动转换为保持状态。在保持状态,电子开关处于脉冲调宽状态,它对每一个交流半波进行宽度调制,从而控制电磁线圈的功率处于保持电磁铁吸合的小功率状态,这样,就达到了可靠吸合和小功率保持的目的。并且这个电子线路没有电解电容和有触点转换开关,因此它的寿命是非常长的。同时,这个电子线路的结构非常简单,体积很小,可以比较容易的和现在的接触器配合,适合在现有接触器壳架的基础上批量生产。
二、 对接触器铁芯和线圈发热问题的理解。
现在有很多技术介绍,交流接触器改为直流操作后,完全解决了接触器铁芯和线圈的发热问题,我认为这是不完整的说法。应该是基本解决了吸持状态下的发热问题。但是对于频繁操作而引起的线圈发热问题,则基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。我们仍然以CJX2-50为例,在交流操作时,线圈的直流电阻是118欧,交流阻抗是116欧,合计234欧,220V时的吸合瞬间功率是207W,但是如果不对线圈进行改造,而直接改为直流操作,那么在220V时瞬间吸合功率是410W,比交流操作时的功率大了一倍,那么发热量也必然大了不少,可见在频繁操作时,发热反而比交流操作时更为严重一些。
对于铁芯的发热来说,是因为铁芯的铁损而导致的发热,改为直流操作以后,自然就解决了这一问题。我使用的是脉冲电流,也还存在一定的铁损,但是由于其耗散的功率很小,那么,铁损引起的铁芯温度升高可以忽略不计。
因此,直流操作技术只能解决接触器在保持状态的铁芯线圈发热问题,而无法解决接触器频繁操作而引起的发热问题。
三、接触器的噪音问题
交流操作的接触器,由于短路环的损坏,会产生很大的噪音,直流操作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。但问题是,我们现在所说的直流操作,是脉动直流操作,并不是平直直流电操作,因此,只要接触器铁芯吸合不紧密,或者铁芯的硅钢片铆接不紧实,同样还会产生交流噪音。
我们现在所说的直流操作技术,实际已经被列为“交流接触器节能装置”,并且有国家标准,在这个标准中,要求接触器节能装置的噪音不得大于20分贝,显然这个噪音指标都很难达到,因为我观察了很多噪声计的指标,测量下限大约都是30-34分贝,所以我觉得这条指标规定的有点问题,在工厂或者其他地方使用的接触器,需要这么高的噪音指标吗?
四、接触器铁芯的结构。我在放弃了叠片结构以后,尝试使用整体结构,目前是精密铸造铁芯,厚度取原来铁芯的60%,其他尺寸不变,线圈骨架相应改变。从目前情况看,成本比原来的叠片结构有所降低,主要是用料减少了。同时,整体结构大大降低了吸持噪音(没有测量,基本听不到)。整体结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旧铁芯可以回收翻新使用,而对于叠片结构来说,很难做到这一点。
整体结构的体积减小后,带来的问题是线圈的功率需要加大,但是,这显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。因为改制后CJX2-50的吸持功率还不到2W。
五、电子线路的电磁兼容问题。电子线路由于是通过脉冲调宽来控制功率,所以肯定存在一定的电磁干扰。我试制的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,是每一个正弦的直流脉动波形,电子脉冲开关打开两次,也就是说每秒打开200次,这个脉冲频率就是200赫兹。《交流接触器节能装置》国家标准里规定:节能装置里有电子线路,但是脉冲频率在9千赫以内的,不做电磁干扰实验。显然,这一电子线路可以不考虑脉冲发射干扰的问题